【题解】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即胜败的征兆,在敌人的精神面貌上就能看出来。也就是通过分析敌军的士气、阵势、军纪等情况,来判断敌人的强弱胜败。具体方法是:全军上下精神高涨,遵纪守法,谈杀敌就欣喜激昂,这是军队强盛的征兆;全军上下散乱不整,不畏法令,不敬上级,谈敌色变,军心不稳,这是军队怯弱的征兆;全军上下队伍整齐,阵势坚固,有深沟高垒和疾风暴雨辅助,旌旗和金鼓十分严整,这是胜利的征兆;全军上下阵势不齐,受恶劣环境摆布,士气衰败,马惊车坏,旌旗和金鼓混乱,这是大败的征兆。
此外,攻城之时可通过望气来判断是否成功:气显惨白可屠,气向北流可克,气向西流可迫降,气向南流则难攻,气向东流又返则守将逃,气溢出覆我军上则不利我军,过十天不雷不雨务必撤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预见胜负之征 ① ,为之奈何?”
太公曰:“胜负之征,精神 ② 先见,明将察之,其败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 ③ ,士卒所告。凡三军说怿 ④ ,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征也。三军数 ⑤ 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三军齐整,阵势已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 ⑥ ,旌旗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鼙鼓 ⑦ 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行陈 ⑧ 不固,旌旗乱而相绕,逆大风甚雨 ⑨ 之利,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 ⑩ ,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鼙鼓之声湿如沐,此大败之征也。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 [11] ,城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必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而复入,城主 [12] 逃北;城之气出而覆我军上,军必病 [13] ;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兵长久。凡攻城围邑,过旬 [14] 不雷不雨,必亟 [15] 去之,城必有大辅 [16] 。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武王曰:“善哉!”
【注释】
征:征兆。
精神:精神面貌。
妖祥:凶兆和吉兆。
说怿(yuè yì):喜悦。
数(shuò):屡次。
无故:没有事故,平静安定。此处指不待命令而行动。
鼙(pí)鼓:小鼓和大鼓,古代军队所用。
行陈:巡行军阵。
甚雨:骤雨,大雨。
不属:不相连接,此处为涣散。
死灰:形容颜色惨白。
城主:守城的主将。
病:困难,不利。
旬:十日为一旬。
亟:急切。
大辅:得力的辅佐者。
【翻译】
周武王问姜太公:“我想在未交战之前,预先知道敌人的强弱,预见战争胜负的征兆,有什么方法吗?”
姜太公回答说:“胜败的征兆,首先从敌人的精神面貌上就能看出来。精明的将帅能够察觉,但能否利用这些征兆打败敌人,则在于人的主观努力。要周密谨慎地侦察敌人出入进退的情况,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留意言语中的吉凶预兆以及士卒们相互交流的事情。凡是全军上下喜悦非常,士卒畏惧法令,尊重将帅,服从命令,相互间谈起破敌就欢欣鼓舞,谈起勇猛就慷慨激昂,谈起威武就称赞不已,这是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征兆;如果全军上下屡受惊动,士卒散漫混乱,没有秩序,相互间谈起敌人的强悍就恐吓畏惧,传播作战不利的消息,议论纷纷,谣言四起,难以制止,互相煽动怂恿,不畏惧法令,不尊重将帅,这是军队战斗力衰弱的征兆。全军队伍整齐,步调一致,阵势坚固,沟深垒高,又凭借大风大雨的有利气候条件,三军不待命令而旌旗直指前方,金铎的声音高扬而清晰,鼙鼓的声音婉转而嘹亮,这表明军队得到了神明的帮助,是一定会取得大胜的征兆;反之,如果全军队伍不整齐,行阵不稳固,旌旗凌乱并且相互缠绕,又逆着大风大雨的不利气候条件,士卒恐慌失措,士气衰竭而涣散,军马惊骇乱奔,战车轴木折断,金铎的声音低沉而混浊,鼙鼓的声音沉闷而压抑,这是军队大败的征兆。攻城围邑的时候,如果城市上空的气呈现死灰之色,那么这座城可以毁灭;如果城市上空的气溢出且向北流动,那么这座城可以攻克;如果城市上空的气溢出且向西流动,那么可以迫使这座城投降:如果城市上空的气溢出且向南流动,那么这座城就坚不可拔;如果城市上空的气溢出且向东流动,那么这座城就不能进攻;如果城市上空的气出去而又返回,那么守城的主将必定弃城逃跑;如果城市上空的气溢出并且覆盖在我军之上,我军必遭不利;如果城市上空的气高升而不停止,那么围城作战的时间将会很长。凡是攻城围邑,如果过了十天仍然不打雷下雨,必须要迅速撤退,因为城中一定有贤能之士的辅助。这些就是为什么能攻就攻,不能攻就停止的道理。”
周武王说:“您说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