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一静、坐下来清静一下。。。
-
五加
「释名」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豺节。 「气味」(根皮、茎)温、辛、无毒。 「主治 [...] -
蛏
甘平。清胃, 治痢, 除烦, 补产后虚, 解丹石毒。可鲜可胙, [...] -
乌头
「释名」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 [...] -
姤卦
《易经》第四十四卦 姤卦 天风姤 乾上巽下 巽为风,乾为天,风行天下,无物不遇,为姤,同逅,即邂逅,意外相遇。 [...] -
伏翼
「释名」蝙蝠、天鼠、仙鼠、飞鼠、夜燕。 「气味」伏翼:咸、平、无毒。天鼠屎(亦名鼠法、石肝、夜明砂、黑砂星): [...] -
口问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 [...] -
林战
【题解】 本篇主要讲述如何游刃有余地在森林地带作战。森林地带草木茂盛,军事行动一般很难施展开,这是弊;容易隐藏 [...] -
石耳
「释名」灵芝。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泻血脱肛。有石耳五两(炒)、白枯矾一两、密陀僧半两,共研 [...] -
杏
「释名」甜梅。 「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主治」 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 [...] -
《吕氏春秋·不苟论》
【不苟】 一曰: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後动,必当义然後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 [...] -
羊心
甘平。补心, 舒郁结, 释忧恚。治劳心膈痛如神。余先慈苦节抚孤 [...] -
管子11章 宙合
《管子》11章 宙合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 [...] -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
伤燥,肺先受之,出则大肠受之,移传五脏,病各异形,分别诊治,消息脉经。 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满痛甚则唾血,脉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肺也,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若移于大肠,则大便难,口渴,欲饮热,脉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之。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方 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右二… -
《黄帝外经》卷五
命门经主篇 五行生克篇 小心真主篇 水不克火篇 三关升降篇 表微篇 呼吸篇 脉动篇 瞳子散 [...] -
尚同下第十三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 [...] -
□□第六十五(阙)
(阙) -
慈石
「释名」亦名玄石、处石、铁石、吸针石。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 1、耳聋。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 [...] -
论疾诊尺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歧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 [...] -
备知第十三
天高而可知,地大而可宰,万物安之,人情安取。伯夷叔齐能无盗,而不能使人不意已。申徒狄以为世溷浊不可居,故负石自 [...] -
莲藕
「释名」莲实:藕实、石莲子、水芝、泽芝。苦薏。莲薏即莲子中的青心:苦薏。莲蕊须:佛座须。莲花:芙蓉、芙蕖、水。 [...] -
葛上亭长
「气味」辛、微温、有毒。 「主治」通血闭、症块、鬼胎,余功同斑蝥。 -
麻衣神相卷一 十三部位
十三部位总图歌 第一天中对天岳,左厢内府相随续。高广尺阳武库同,军门辅角边地足。 第二天庭连日角,龙角天府房心 [...] -
壁钱
「释名」壁镜。 「气味」无毒。 「主治」 1、喉痹乳蛾。用墙上壁钱七个,内要活蛛二枚,以白矾(一块约重七分)化 [...] -
管子58章 地员
《管子》58章 地员 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 管仲治理天下,规定地深七尺为一施。 渎田悉徙,五种无不宜, [...] -
贤道第六
贤良所以屡求而不至,难进而易退者,非为爱身而不死王事,适恐尽忠而主莫之信耳。自知有材识之人,外恭谨而内无忧 [...] -
杜仲
「释名」思仲、思仙、木棉。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 1、肾虚腰痛。用杜仲去皮,炙黄,取一大斤,分作十 [...] -
杂病例第五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肝必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可用之。经曰:勿虚虚,勿… -
咳论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 [...]
天人之学,黄老之术、黄老之学。
黄老道家:正本清源,读帛书版《老子》 - 最接近老子原作的道德经,拒绝乱改,建新时期黄老思想道家家园、养生社区!
黄老道家:正本清源,读帛书版《老子》 - 最接近老子原作的道德经,拒绝乱改,建新时期黄老思想道家家园、养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