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

陈抟(tuán)(道历3568年-3686年(西历871-989)),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 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或西蜀崇龛县,今四川安岳县)人。 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道教学者。

陈抟早年读经史百家之言,有拨乱济世之志。五代后唐长兴年中(道历3628年),陈抟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与隐士李琪、吕洞宾等为友。因后周世宗好黄白术,于显德三年(3653年)召至宫中,问飞升黄白之术,擢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北宋太平兴国年间(3673年-3681年),因至京师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于民,重赏三军”而得太宗宠信。端拱二年(3686年)七月,陈抟仙逝于华山张超谷石室,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陈抟鄙弃隋唐道流之丹鼎符箓之术,不事黄白飞升,而以服食辟谷、玄默修养为主。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描绘宇宙生成及六十四卦。他的学说经周敦颐、邵雍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作有《易龙图序》《贯空篇》《阴真君还丹歌注》《正易心法·注》等。从《老子》等书中的宇宙人物生成论,又以道家反本说和《老子》返朴归真、归根复命的信念为旨归,将《周易》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的思想与《老子》论道体的自然无为思想相结合,将道体的虚无自然看作是具象个体变化的本质,而具象个体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和节序性又是虚无自然道体的内容和显现,道体不离个体变化之用,个体变化之用显现道体的内容,从而以体用的方式贯通道体与器用,沟通形上与形下,为道教修持确立形上的本体依据,也为形上的道体奠定形下的现实的、物质的基础。做到既“穷高极远”,又能落到实处。系统地构筑起人物生成及修炼还元的理论体系。

从隋唐内丹道的流变看,内丹道流也多征引《老子》“专气致柔”等语为典要。这是陈抟学术思想的主要来源。陈抟将内丹理论系统地建立在对《老子》与道家易的阐发上,他以老庄易相发明的思想方法,深受先秦道家与王弼及唐人的影响。陈抟继承先秦两汉等道家易思想,在《正易心法》的注文中,陈抟引用《列子·天瑞篇》的说法,以《老子》“视之不见”的道、解释《周易》所谓“易”,说:“易者大易也,大易未见气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易者,希微玄虚凝寂之称也。及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 ”。《老子》书中有“道生一”云云,陈抟继承《列子》的观点,以“通”与“易”相论释,谓易变为一,是万物形体生成变化的开始,这是从探绩万物之“原”’的意义上将二者融合起来,在《无极图》中,这个“原”被概括为“复归于无极”。

陈抟

陈抟自号扶摇子,研《周易》,撰写《指玄篇》八十一章,阐述引导养生及使水银还成丹的事情。宰相王溥也撰写了八十一章来笺注《指玄篇》的要旨。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六百多首诗。

道家

李淳风

2024-8-20 15:23:44

文韬

盈虚

2024-10-4 11:29:2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