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启

【题解】 本篇所阐述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也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让老百姓不知不觉受到教化,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

【题解】

本篇所阐述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也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让老百姓不知不觉受到教化,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具体来说就是无需忧虑,无需控制;顺从百姓原本的风俗,使他们乐得其所;减少政令,减轻刑罚;遵循百姓的生活规律,以仁德教化他们。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 ① ,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 ② 。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而游之 ③ ,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 ④ 。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 ⑤ 化直,变于形容 ⑥ 。万国不通 ⑦ ,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 ⑧ 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⑨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动之则浊,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 ⑩ ,民有常生 [11] ,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 [12] 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13] 。”

【注释】

啬(sè):阻塞,制止。

遒(qiú):强劲,坚固,此处为繁荣滋长。

优之游之:从容不迫。

大纪:纲纪。

曲:不正派。

形容:不好的习气。

通:同。

务:致力。

大失:最大的失误。

常形:四时变化的经常性现象。

常生:最基本的生计活动。

协:符合。

常:常法,基本原则。

【翻译】

周文王问姜太公:“圣人治理天下应遵循什么原则?”

姜太公回答说:“不需要担忧什么,也不需要制止什么,天下万物便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忧虑什么,天下万物自然就会繁荣滋长。推行政令,要让百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就好像时间流逝,四季更替一样,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推移。圣人若能遵循这一原则,天下万物便会自然生息,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种从容悠闲、无为而治的政治,圣人必须反复探求其中的道理。如果探求到了,就一定要藏在心中;既然已经藏在了心中,就一定要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贯彻执行;既已经贯彻执行,就不必将其中的具体情况明告世人。因为天地从不刻意暴露自己的规律,所以万物自会按其规律生长;因为圣人从不炫耀自己的英明,所以自能成就辉煌的功业。古代的圣人,把人们聚集起来组成家庭,把家庭聚集起来组成国家,把许多国家聚集起来组成天下,分封贤人到各国做诸侯,这些叫做治理国家的纲纪。对于各个诸侯国,依循其原来的政治教化,顺应当地的民俗民情,帮助百姓改正邪僻之处,改变不好的风气。各国之间的习俗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使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尊敬爱戴君主,这就叫做天下太平。唉!圣人致力于清静无为,贤士致力于端正身心,愚昧的君主不能端正自己的内心,所以才会与民争夺。君主推行的政令太多,就会导致刑罚繁苛,刑罚一旦繁苛百姓就会忧惧,百姓一旦忧惧,就会流窜逃亡。朝廷上下不得安生,长期无法休养生息,这就是政治上最大的失误。天下的百姓如同流水一般,阻塞它就停止,开放它就流动,搅动它就浑浊,静置它就清澈。唉!真是神奇啊!圣人见到事物的萌芽,就能推断出它的结果来。”

周文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太平呢?”

姜太公答道:“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百姓也有一定的生活规律。君主如果能同百姓共安生业,天下就会太平。所以说,最好的政治是顺应规律和民心进行治理,其次是宣扬仁德政教以感化百姓。百姓受到感化就会服从政令。因此,上天清静无为,却能使万物生长,百姓无须施与,却能丰衣足食,这就是圣人的德治。”

周文王说:“您的话深合我意,我将时刻不忘,铭记在心,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基本原则。”

武韬

发启

2024-10-4 11:33:41

武韬

文伐

2024-10-4 11:33: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