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军队已经全面火器化

在近些年流传的各类读物、影视剧中,明朝、清朝的中国军队几乎全是使用弓箭、大刀之类的冷兵器,这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十分不靠谱的以讹传讹。

    最晚在明朝中期,中国军队便已经基本告别冷兵器时代,完全转变为以火器为主的部队。

    仅翻阅《明史》便知,在明末的战场上,火器早已是发挥主导作用了。

    明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之间的攻守之战,火炮是主要武器,《明史·黄世清传》:

黄世清……(崇祯)十六年十月,自成败孙传庭军,长驱入关,遣右营十万人从南阳犯商州。世清凭城守,有奸民投贼,至城下说降,世清佯与语,发炮毙之,悬其首城上曰:“怀二心者视此!”士民皆效死,炮矢尽,继以石,石尽,妇人掘街砌继之。

  《明史·许文岐传》:

许文岐……(崇祯)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明史·周遇吉传》:

(周)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火药且尽,外围转急……贼用炮攻城,圮复完者再,伤其四骁将。自成惧,欲退。

    明军与清军之间的攻守之战,火炮同样是主要武器,《明史·罗一贯传》:

罗一贯……一贯凭城固拒,用炮击伤者无算。大清树旗招降,且遣使来说,一贯不从。

    《明史·阎应元传》:

阎应元……大清兵力攻城,应元守甚固。东平伯刘良佐用牛皮帐攻城东北,城中用炮石力击……及松江破,大清兵来益众,四围发大炮,城中死伤无算,犹固守。

    地雷,也早已成为明末战场广泛使用的火器之一。明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之间战斗中,地雷大展神威,《明史·艾毓初传》:

毓初……(崇祯)六年冬,流寇来犯。埋大炮名“滚地龙”者于城外,城中燃线发之,贼死无算,遂解去。

    明军在抗击清军的战斗中,地雷同样被大量使用,《明史·熊廷弼传》:

(熊)廷弼经理不及一年,俄进筑奉集、沈阳,俄进屯虎皮驿,俄迎扼敌兵于横河上,于辽阳城下凿河列栅埋炮,屹然树金汤。 

    仅此,远不足以说明明朝军队的武器装备的火器化水平。

    我们列举一个(令公知们不敢反驳的)权威的例子,其内容来自于著名的徐光启的文章。

    徐光启等人一直梦想控制明朝军队,为控制军队而煞费苦心。万历末,徐光启一再上书谈军事,某些人则大力炒作徐光启是精通军事的人才。万历皇帝信以为真,针对当时战事紧急,继续招募训练新军的实际,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八月初二下旨:

是,徐光启晓畅兵事,就着训练新兵防御都城;吏部便拟应升职衔来说。钦此。

    随即,徐光启四处活动、考察了一番后,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三月正式上任,开始训练一支部队。徐光启因为行事荒唐,贵州道试御史智铤称他“至练兵一事孟浪无对,至今相传,笑破缙绅之口”,仅干了一年,就于天启元年(1621)二月二十七日被免职调离。

    《谨陈任内事理疏》,是徐光启离职时递交的一份工作交接书,详述了他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根据徐光启的这份工作交接书可知,这支部队士兵全部是刚招募来的农民,原本是“乡农,募到之日,武艺全然不知”,共计4755人。徐光启离职时,已经收到朝廷从军火库中拨付的武器装备有:

    盔甲:5651顶副(每人一套,多余备用);

    腰刀:5640把(每人一把,多余备用);

    鸟铳(火枪):2000门;

    旗枪(火枪):1000支;

    三眼枪(火枪):600支;

    合缝子炮:200门;

    涌珠炮:100门;

    渔鼓炮:40门;

    铜佛郎机(炮):40门;

    大梢弓:1800张;

    副铁镗:126把;

    钩镰刀:121把;

    马:450匹;

    其它如旗帜、号鼓等等物品若干。

        4755人,配备有各类火枪3600支,各类火炮380门。仅此便知,此时的明军完全是以火器为主的部队,彻底告别冷兵器时代。

    但是,这些火器,仅仅是这支部队应配备的火器中的一部分。根据徐光启《谨陈任内事理疏》,直到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徐光启才完成4755人的选拔,距离徐光启被调离才3个月。徐光启说,由于时间关系,这支部队应该配备的“精甲利器、大小炮位、战车等项”武器装备,都还没有来得及足额发放到位。按照万历年间的国家标准,每辆战车的配置标准为,据《大明会典·火器》:

万历三年奏准,造车一千二百辆。每辆,用二号佛朗机三架、鸟铳二架、地连珠二架、涌珠炮二位、快枪一杆……

    可见,按照朝廷的配置标准,一旦配置齐备,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将要强大许多。

明朝时,军队已经全面火器化

《军器图说》:明军三层轮班射击图

    事实上,据戚继光《纪效新书》,徐光启还没出生的时候,明军就已经实现了全面的火器化。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走马上任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总兵官,他在《练兵实纪》中做了详细的描述。他刚上任时,情况是这样的:

北方御敌,惟有快枪一种,人执一件,但成造本拙,工尤粗恶,身短体薄……

    前线官兵人手一件火器,戚继光抱怨道:因为制造者不负责任,快枪不好使。

    戚继光根据前线实际,对官兵武器装备和人员配置进行了调整。他属下主力部队分为车兵、骑兵、步兵、辎重兵等兵种。其中,车兵的标准配置是这样的:

(每)车上安佛狼机二架,每车见派军士二十名,分为奇正二队。正兵一队军士十名:以二名专管骡头;以六名管佛狼机二架,每架三名;车正一名,专在车上披坚执旗,以司进止;舵工一名,专管运车,左右前后,分合疏密。奇兵一队军士十名:内以勇敢服人者为队长;以鸟铳手四名,仍兼长刀,在车内放鸟铳,出车先放鸟铳,贼近用长刀;又以身中年少骨软者二人为藤牌手,在车内放火箭,出车打石块,贼近用藤牌;又以杀气者二人充镗钯手,在车放火箭,出车亦放火箭,贼近用镗钯;火兵一名,专管各队炊饭,皆其责任。

    这是车兵最小单元武器配备和人员分工情况。每一辆车配备士兵20人,分为各10人的两个小队。一队是炮兵,队长负责指挥,2人负责看管2匹骡子,1人专门负责驾车,6人负责2门佛朗机炮的使用(每炮3人)。二队主要负责作战,队长1人;鸟铳手4人,均配备有用于近战的长刀;主要承担近战任务的藤牌手2人,突然遇敌,还在车上时使用火箭,下车后与敌人还有一定距离时使用专门的石块;镗钯手2人,与敌人还有一定距离时发射火箭,近战使用镗钯;负责全车伙食的火兵即炊事兵1人。

    正如戚继光所说,车兵“所恃全在火器”。

    步兵的配置是这样的:

每步军十二名为一队。火器手,每队队长一名,鸟铳手十名,火兵一名。杀手,每队队长一名,圆牌二名,狼筅二名,长枪二名,钯二名,大棒二名。队长长旗枪一杆、腰刀、弓箭;牌手,腰刀一把;狼筅手,狼筅二把;钯手兼火箭,枪手兼弓箭,大棒手兼弓箭。火兵一名……三队为一旗……三旗为一局……四局内,鸟铳二局,杀手二局,为一司。

    可见,步兵中,有一半是全部装备鸟铳的专门火器部队。另一半(杀手)是专门负责近战肉搏、以冷兵器为主的部队,但是,“杀手”中仍然2名钯手是配备有火箭。冷兵器部队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满足火器杀伤力不足情况下的实战需要。

    骑兵部队的配置是这样的:

每马军十二名为一队,队总一名,次鸟铳手二名,次快枪手二名,次钯手二名,枪棍手二名,大棒手二名,火兵一名。

    在12名骑兵中,除去1名炊事兵,11名作战人员中,有4人是以火器为主的。其他人则使用冷兵器,这同样是实战需要。实际上,直到二战时期,骑兵的主要武器依然是冷兵器。

    综合以上数据,除去炊事兵之类,前线作战人员火器化超过80%。

    即便是后勤运输线的护卫部队,也全面火器化,《练兵实纪·辎重营解》:

每车一辆,派军二十名,分奇正二队。正兵一队,军士十名,以知喂养者八人,领拽车骡,内以六人为管狼机二架,每架三名;以大棒手二人,临阵专管收拾骡头;车正一名,专司进止;舵工一名,专备留后。奇兵一队,队长一名,鸟铳手八名,仍以一、二、三、四名兼习长刀,五、六名兼习藤牌短刀,七、八名兼习镋钯,火兵一名,专管各队炊饭。此奇兵一队,专备护车。

        20名辎重士兵中,装备有2门火炮(6人操作),另有8名鸟铳手,其他人员是专职的运输员、炊事员。

    根据《练兵实纪•军器解》,戚继光部队所装备的用途各异、种类繁多的火器,火炮有无敌大将军、佛狼机、虎蹲炮、子母炮等,步枪有鸟铳、快枪等,地雷有石炮,火药推动的武器有飞枪、飞刀、飞剑、火箭等;此外,还有戚继光不感兴趣的“火砖、一窝蜂、地雷、千里炮、神枪等百十名色”火器。

毫无疑问,最晚在戚继光时期,明朝的军队便已经走出冷兵器时代,成为地道的火器部队。

    无数事实证明,明朝中晚期的时候,火器早已普及到了全国城乡各个角落。

    天启二年(1622),占据山东藤县县城的白莲教武装向明军投降,一次性交出火枪800杆、火炮206门,《国榷》:

山东巡抚赵彦攻藤县,贼党缚徐鸿儒出降。安插乡民二万七千余人,获骡马千匹,神枪八百杆,大炮二百六,弓刀无算。

    由海盗集团改变过来的郑成功武装,普通士兵便是人手三样武器:一杆火铳、一把大刀、一根木棍,全面彻底的火器部队。《从征实录》:

吊各处乡勇训练铳器,配执铜百子花钎铳,设斩马刀、不空归木棍。每名兵另带铳弹三粒在身,遇敌掷击,俱自此始。

    即使是边远地区的土司武装,也全面实现了“火器化”。在《徐霞客游记》中有不少有关广西土司武装和一些战争的记录。徐霞客所目睹的广西土司士兵所持武器全是火枪。例如,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旅游到广西百色地区,他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一里,抵岭头,遇交彝十余人,半执线枪(俱朱红柄),半肩鸟铳,身带藤帽而不戴,披发跣足,而肩无余物。见余与相顾而过,舆人与之语云:“已打镇安而归。”似亦诳语。又行岭上半里,复遇交彝六七人,所执如前,不知大队尚在何所也。

    鸟枪早已成为明末普通猎人打猎的工具。李自成就是死于湖北通山县猎人的鸟枪之下,《明季北略》:

及闻北兵之逼,(李自成)携所亲信九骑逃去……闯取道通山,欲前趋豫章。行至咸宁村中,遇田父持鸟枪捕鹿虎,见骑来,意其溃贼,发铳毙一贼下马死……犹不审其遂为闯也。

    毫无疑问,到明朝晚期,火器早已为普通百姓所熟知的东西。

    人们不免疑惑:明军的武器装备如此先进、强大,明朝为什么会覆亡?

    众所周知,明朝是被李自成的军队推翻的。但是,这并非李自成的军队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明军的前线将领们不战而降。

    大同、宣府是明朝首都北京的北大门,长期以来,明朝将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驻守这里。然而,在李自成军队抵达大同时,大同总兵姜瓖开门投降。《明史·卫景瑗传》: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将犯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檄大同总兵官姜瓖扼之河上,瓖潜使纳款而还……至三月朔,贼抵城下。瓖即射杀永庆王,开门迎贼入。

    李自成军队抵达宣府之时,也是如此。宣府总兵王承允、监视太监杜勋争先恐后投降,王承允甚至跑到三十里外迎接李自成大军。《明史·朱之冯传》:

朱之冯……(崇祯)十六年正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明年三月,李自成陷大同……而人心已散,监视中官杜勋且与总兵王承允争先纳款矣……俄贼且至,勋蟒袍鸣驺,郊迎三十里之外,将士皆散……

    李自成的军队一路顺利的走到了北京城下。之后,同样没有发生一场像样的战斗,李自成就进入了北京城。《明史·庄烈帝本纪》:

癸卯,唐通、杜之秩降于自成,贼遂入关。甲辰,陷昌平。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崇祯帝自缢前也是握有手枪用于自卫的,据《台湾外纪》:

(帝)去靴换朱履绫袜,手持三眼枪出东南门,至朱纯臣第,阍人辞焉……

   《明季北略》与《国榷》同:

(上)手持三眼枪,杂内竖数十人,皆骑而持斧,出东华门……

    崇祯皇帝也配备有随身的短枪,关键时候,他也要握着火枪来自卫了。

    回首明军纵横天下的洪武、永乐时代,再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四个字就够了:精神垮了。

转自网络

百家史事

阿房宫:成未成?烧没烧?

2024-10-20 0:01:09

管子

管子60章 言昭

2024-3-18 9:15:0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