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鬻子序
原序 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师也。年九十见文王,王日:“老矣。”鬻子日:“使臣捕兽逐糜,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文王师之,著书二十篇,名日《鬻子》。子者,男子之美称,贤不逮圣,不以为经用,题纪标子,因据刘氏。九流即道流也,遭秦暴乱,书记略尽。澎子虽不预焚烧,编秩由此残缺。依汉书艺文志,虽有六篇,今此本乃有十四篇,未详孰是。篇或错乱,文多遗阔。敷衍大道,锉撰明史,阐域中之教化,论刑德之是非… -
《鬻子》卷上
1 《鬻子》卷上 1.1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政曰: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见受;能必忠,而不能必入;能必信,而能必见信。君子非人者不出之于辞而施之于行,故非非者行是,恶恶者行善,而道谕矣。 1.2 大道(文王问第八)政曰:昔者文王问于鬻子,敢问人有大忘乎?对曰:「有。」文王曰:「敢问大忘奈何。」鬻子曰:「知其身… -
《 鬻子》卷下
2《 鬻子》卷下 2.1 曲阜(鲁周公政甲第十四)政曰:昔者鲁周公曰:吾闻之于政也,知善不行者谓之狂,知恶不改者谓之惑。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 2.2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二)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而不肖见于行,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于言,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 2.3 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昔者帝颛顼年十五而佐黄帝,二十而治天下… -
鬻子注解
《鬻子》后人注解: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 【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于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于甲,以此明政之次也。】 政曰: 【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为法教可称也。】 君子不与人种畡t已矣。 【言君子修于内、理于外,端其形、正其影,体真徳之安守冲妙之机,言出以成教。方质卤贯榉▌t,茍于政而不预,岂安为之哉…
鬻子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