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历代衡量与市秤对照表
时 代 古代重量 折合市制 古代容量 折合市制 秦 代 一两 0.5165市两 一升 0.34市升 西 汉 一两 0.5165市两 一升 0.34市升 新 莽 一两 0.4455市两 一升 0.22市升 东 汉 一两 0.4455市两 一升 0.22市升 魏 晋 一两 0.4455市两 一升 0.21市升弱 北 周 一两 0.5011市两 …- 11
- 0
-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 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宜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去足)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 9
- 0
-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师曰】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脏,六腑,感受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肺咳,脉短而涩。假令浮而涩,知受风邪;紧短而涩,知受寒邪;数短而涩,知受热邪;急短而涩,知受燥邪;濡短而涩,知受湿邪。此肺咳之因也。其状则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脉大而散。假令浮大而散,知受风邪,紧大而散,知受寒邪;数大而散,知受热邪;…- 2
- 0
-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太阳病,发热,无汗,而恶寒者,若脉沉迟,名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若脉浮数,名柔痉。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日痉,为难治。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疮家,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则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脉长大者,为欲解;其…- 5
- 0
-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师曰】霍乱属太阴,霍乱必吐利,吐利不必尽霍乱。霍乱者,由寒热杂合混乱于中也。热气上逆故吐,寒气下注故利,其有饮食不节,壅滞于中上者,竟上则吐,下者,竟下则利,此名吐利,非霍乱也。 【问曰】病有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今恶寒,身疼,复更发热,故知非霍乱也。 霍乱呕、吐、下利,无寒热,脉濡弱者,理中汤主之…- 6
- 0
-
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风为百病之长,中于面,则下阳明,甚则入脾;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入肾;中于侧,则下少阳,甚则入肝;病变不一,慎毋失焉。 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困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 4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